中新網4月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消息,香港地區不少打工仔每日總有一餐要光顧食肆,如果餐飲業內發生貪污問題,不單影響投資者的利益,更有可能影響食品質量及令市民的健康受損。香港特區政府廉政公署指飲食業屬勞工密集行業,潛在較高貪污風險,早前特別與飲食業四個商會合作制訂《餐飲業防貪實務指南》,協助食肆東主、員工及相關供貨商避免墮入貪污陷阱。 全港飲食業共聘用24萬人,占全港勞動人口約6%,業界去年只是用在采購方面的開支便達360億元(港幣,下同),而營業額更有1,130億元,香港廉政公署去年便接獲52宗涉及業界的貪污投訴,當中38宗都屬可追查個案。 指業界早年貪污問題較多 香港廉政公署防止貪污處助理處長利逸修表示,飲食業的貪污問題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行業卻潛在較高貪污風險,“餐飲業是勞工密集的行業,很多工作都依賴人力運作,人手運作多便有較高貪污風險。” 在1960年代已經從事飲食業工作的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主席李遠康表示,業界早年存在較多貪污問題,廚房收受回傭的情況一度十分普遍,員工如果不能收受回傭,未必愿意為公司賣命,所以雇主亦對問題“只眼開,只眼閉”。 不過,有關做法可能會影響公司所購入的食材質量,亦會令雇主的成本上升,最終食物要加價,令顧客受害。 廉政公署因而與香港餐飲聯業協會、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香港餐務管理協會及稻苗學會合作制訂《餐飲業防貪實務指南》,建議食肆東主可訂出指引防止員工接受未經公司批準的利益、建立食材規格和標準成本的參考價格,及派管理層或采購員參與甄選食材供貨商。 吁用膳查核賬單及銀碼 另外,指南內亦針對前線銷售及人事管理等飲食業常見貪污風險,建議食肆要核對銷售收入與銷售點系統報告是否相符,并規定要由經理等主管批核,以防止有人偽造記錄私吞收入,而招聘時亦應盡量公開招聘。廉政公署又呼吁食肆要提供途徑讓發現懷疑貪污舞弊的員工在保密情況下作投訴,并強調一旦發現有關情況應即向署方舉報。 廉政公署并指出,一般顧客亦可以就防止飲食業出現貪污情況出一分力,建議市民外出用膳時要查核賬單的餐點項目及銀碼是否正確,及留意賬單上有否列明自己應獲得的優惠,如發現有問題應盡快向食肆主管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