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調解模式化解矛盾糾紛。 常態化夜間巡邏維護轄區平安穩定。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在秀嶼區月塘鎮,道路交通秩序良好,民警、巡邏隊全天24小時堅守崗位,加強路面巡邏、文明執勤、交通疏導,全力保障轄區安定穩定。 近年來,月塘鎮黨委政府主動作為,認真履行綜治維穩第一責任,創新矛盾糾紛調解模式、謀劃基層善治體系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網格服務、深化綜治平安宣傳,不斷提升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滿意度。在市綜治委2017年度平安單位考評中,該鎮獲得“一類平安單位”榮譽稱號。 ■下好糾紛調解“先手棋” 維護社會穩定 矛盾糾紛化解對于維護基層社會穩定發揮著重要作用。該鎮不斷創新矛盾糾紛調解模式,從源頭抓好信訪維穩工作,擰緊信訪工作總開關,筑牢安全穩定“第一道防線”。 該鎮地處沿海農村,人多地少,難免產生鄰里之間土地糾紛。洋埭村村民黃某在舊房改建時,因一條通道和鄰居產生糾紛,雙方僵持不下。經“黑雄”調解,很快兩家人就達成協議,矛盾也隨之化解。 “黑雄”,即是該鎮雙告山村黨支部書記黃金雄,因他為人公正、處事公道,由他出面調解的矛盾糾紛結果都深得老百姓信服,其調解能力、作風、威望、名聲已遠播月塘、東莊及“大忠門”地區。 自“黑雄調解室”成立以來,每天早上7-8點,就有村民來到調解室,請求幫忙協調糾紛。為了圓滿調解好每一起糾紛,黃金雄經常早出晚歸。“多虧了‘黑雄’,能深入調解,解開矛盾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心結,讓雙方心平氣順,鄰里關系變得和睦了。”村民們直夸他是群眾的好干部。 “金牌調解化糾紛,為民排憂促和諧”“胸懷媽祖大愛,一心為民解憂”“一心為民辦好事”……在“黑雄調解室”,記者看到墻上掛著一面面村民送來的錦旗,這不僅代表村民的謝意,更是對該鎮綜治平安建設工作的肯定。 “黑雄調解室”是月塘鎮做好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的一個縮影。在日常調解工作中,該鎮創新調解模式,豐富基層調解工作的內涵,創建了月塘鎮“社會評議中心”、霞塘村“一茶二禮三互助”、東潘村“夕陽紅”調解室等調解模式,在全鎮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有效提升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率,有力夯實轄區內的安定穩定基礎。 “我們憑借一群可信度高、認可度高、調解經驗豐富的評議員,以及人民信任的調解員,加強基層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打通為群眾服務‘最后一公里’。”該鎮黨委副書記張宗義如是說,通過創新矛盾糾紛調處管理方式,著力抓早、抓小、抓苗頭,打主動仗,切實做到糾紛第一時間發現、介入調解,實現平安建設由“救火”向“防火”轉變,將社會矛盾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 ■打造善治體系“新格局” 引導民風向善 月塘鎮全面推進法治、德治、自治、共治“四治一體”的善治體系建設,全力推廣“宜居東潘”“書香前康”等善治工程建設,輻射帶動各村創新社會治理模式,讓群眾共享善治成果,享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5月2日,在該鎮東潘村六角亭的善治文化公園內,不少村民正在專心觀看法治專欄內的案例展示。該鎮投資30萬元,修建孝親亭、繪制法治文化墻等,打造“宜居東潘”善治工程,弘揚好家風、傳承好家訓。 “二十四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移風易俗”……在東潘村,隨處可見內容豐富的“道德文化墻”。退休教師陳金順說,現在農村孩子和我們過去經歷不同,沒有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對父母長輩的深情付出覺得是理所當然。通過文化墻宣傳感染,讓新生代能夠學到一些做人的道理,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為弘揚“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該鎮在雙告山村華山媽祖休閑文化公園內,建設一尊由106塊白色花崗巖筑成、高89.88米、重約365噸的媽祖雕像,引導群眾向善。今年,該鎮還利用公園廣場圍墻護欄,宣傳媽祖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平安建設等內容,在LED顯示屏播放弘揚相關視頻,不斷豐富公園的文化內涵,打造全鎮弘揚正能量的新場所。 為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銘記光榮革命歷史,坂尾社區自籌資金創辦工農紅軍革命紀念館,傳播、繼承先輩革命精神,為青少年打造紅色教育基地。“五一”期間,該紀念館又迎來一批前來參觀的小學生,他們跟隨講解員的步伐,仔細參觀每一件文物,瀏覽每一篇歷史資料簡介,接受紅色教育。 善治建設帶動民風、社風進一步凈化。上月底,該鎮對去年評出的88名“最美人物”進行表彰,包括“最美調解員”“最美鄉村衛士”“最美志愿者”等。此外,該鎮還涌現出曾遠赴寧夏貧困地區支教的區“最美教師”陳雪金、前康村后莊小學的區“最美少年”莊歡歡、西園村的區“最美媳婦”黃梅姐等道德模范。 “通過評選表彰一批,引導鼓勵一批,示范帶動一批,努力在全鎮形成良好社會風氣,傳播正能量。”該鎮綜治辦負責人梁艷說,月塘鎮把深入開展道德模范評選宣傳活動作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積極選樹各類道德模范,促進公民道德養成,形成“崇尚道德模范、學習道德模范、爭當道德模范”的良好社會風尚。 ■唱響平安宣傳“和諧曲” 形成廣泛共識 “月塘編歌大用功,唱起綜治和平安,社會安定要保持,宣傳到位大及時……”5月1日晚上,雙告山村華山媽祖文化公園大舞臺上,月塘鎮媽祖文娛團表演綜治小戲《平安月塘》中的一段唱詞,折射出月塘鎮黨委政府對綜治平安工作的重視和群眾平安建設參與度。 平安建設,離不開群眾的支持與參與。利用莆仙戲現代文明小戲,是月塘鎮創新平安宣傳、引導帶動群眾參與的重要載體之一。《平安月塘》就是用莆仙方言,通俗易懂地圍繞“防火防盜、鄰里關系、孝親敬老、平安交通、移風易俗”等方面進行宣傳,寓教于樂。 “五一”前夕,該鎮“夕陽紅”宣傳隊來到東潘村老年學校,為當地群眾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隨后,宣傳隊還開展平安創建幫扶活動,老年人志愿者、鎮村干部共同深入基層村組掛鉤農戶,重點走訪矛盾糾紛雙方當事人、失盜群眾、留守老人、未息訪的信訪戶等6類特殊對象,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村民滿意度。 此外,該鎮還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平安宣傳:“綜治宣傳月”活動村村辦,鎮綜治辦組織鎮相關干部、網格員、平安志愿者,在各村人流密集處開展系列活動,向群眾宣傳平安、反邪教、法律等知識,并發放宣傳品,群眾參與性高,活動效果明顯;11個村利用民間資金全部建成廣播“村村響”,與鎮總控臺聯播聯控,每天兩次播報莆仙方言版的平安創建宣傳內容,引導群眾增強平安意識;“小手拉大手”宣傳單班班發,深入各個小學,通過班會分發、解說綜治平安創建宣傳單以及防震減災、防火防盜等方面的知識宣傳材料,帶動家長參與平安創建…… 深化善治體系建設,綜治平安宣傳入腦、入心,在全鎮吹起一股“移風易俗、節儉養德”的文明風。比如,東潘村村民集資1800多萬元,用于美麗鄉村建設;熱心企業家捐資600多萬元,用于月塘中心幼兒園辦學。 該鎮還在全市率先策劃編導《提親》《百善孝為先》等莆仙方言小品,在各村巡回演出。通過文化踩街活動、快板歌《霞塘村規民約》、微電影《謝謝你的愛》等方式,擴大宣傳面。據不完全統計,通過移風易俗,3年來已為群眾減輕負擔超億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下一步,該鎮將緊緊圍繞“穩定壓倒一切”的工作方針,以創建“平安月塘”為契機,以鞏固提升綜治“三率”水平為目標,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切實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性問題,共建平安和諧美麗家園。 (湄洲日報記者 陳艷艷 通訊員 謝慶勝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