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春(中)在杭川公園為學員輔導樹葉吹奏技藝。鄧長新 攝
東南網龍巖9月26日訊(記者 李凌生 通訊員 林斯乾)16日,近百名樹葉吹奏愛好者聚集在上杭縣紫金礦業公司總部,他們“以葉會友”,度過了一個難忘的中秋聯歡晚會。聯歡會上,紫金礦業樹葉吹奏隊首次公開亮相,他們的表演獲得了指導老師邱少春的認可,“前后不到十天培訓時間,十多位學員全都能吹出簡單的曲子,很不容易”。
作為國家一級演員、省歌舞劇院著名樹葉演奏家,邱少春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樹葉吹奏傳承人。近年來,在他的悉心傳授和努力推動下,從年邁的老農到幼小的孩子,吹葉愛好者日漸增多,從山里到教室,從公園到公司,樹葉吹奏在家鄉上杭已經蔚然成風。
“鄉野小技”入選非遺
上杭廬豐畬族鄉扶洋村,是邱少春的老家,樹葉吹奏在這里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
“小時候放牛和上山砍柴的時候,經常會摘一片葉子來吹?!爆F年56歲的村民邱萬榮告訴記者,因為身處大山,當地很早就有吹樹葉的傳統,除了在勞作時解乏解悶,他們還常常通過吹葉進行簡單的聯絡通信。不過,當時廬豐村民吹葉的水平與周邊鄉鎮山民并沒有什么不同,“能吹響的不少,但能吹出音調高低的不多”。廬豐吹葉技藝的整體提升,邱少春父親邱德三的貢獻巨大。
邱德三是新中國成立后上杭縣第一個師范科班畢業的音樂教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他將所學樂理知識應用于當地樹葉吹奏技法,經過不斷鉆研和改進,他將吹葉技藝帶向一個全新的高度?!八饶艽底鄠鹘y漢劇曲牌、民間音樂,又能演奏現代革命歌曲。”邱少春回憶說,父親第一次把樹葉吹奏帶上學校和城鄉的舞臺,名聲遠及龍巖市方圓百里。
受家庭影響,邱少春很早就走上了音樂的道路,并在年輕時成為福建省歌舞劇院首席二胡演奏家。后來,他繼承父親遺志苦修吹葉技藝,最終將樹葉吹奏藝術推向全國、推向世界。在他的推廣和努力下,2017年,樹葉吹奏技藝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民間藝術再回民間
實際上,邱德三不僅讓樹葉吹奏登上大雅之堂,還毫無保留地將新的吹奏技藝傳授給家鄉的父老。據廬豐畬族鄉現年57歲的村民邱成添介紹,當地能吹奏《十月懷胎》《三十六哭》等小調和山歌的老人不在少數。
2014年,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當地的樹葉吹奏傳統,邱少春召集鄉里邱萬榮、邱成添等一批樹葉吹奏愛好者,組建全國首支農民吹葉隊。當年8月,全國首屆蘆笙葫蘆絲木葉邀請賽在貴州舉行,上杭縣廬豐畬族鄉農民吹葉隊受邀參賽并獲得木葉組合組銀獎,廬豐的樹葉吹奏技藝一時名聲大噪。從此,農民吹葉隊成為鄉里一張響亮的名片。
隨著清脆悅耳的樂聲在杭川大地流傳,樹葉吹奏愛好者也多了起來。幾年時間,上杭幾所中學、小學紛紛將樹葉吹奏引進課堂,并成立學生樹葉吹奏隊。在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樹葉吹奏不僅被列為音樂校本課程,學校還將吹葉基本知識、技巧圖解、練習曲譜等編成教材供全校師生學習?!皹淙~吹奏取材簡單,入門門檻低,孩子們都很喜歡。” 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黨支部書記鄧長新說,學校還成立了專門的社團,每周二下午會開展集中培訓。
鄧長新的冰箱里常年放著一盒榕樹葉,作為一名吹葉愛好者,這是他的專屬“樂器”。他告訴記者,在一個全國性的吹葉愛好者微信群,上杭群眾占了很大比重,他們在線下也經常交流,而當地的杭川公園、南江濱廣場則是他們“以葉會友”的“陣地”。
邱少春為學員輔導樹葉吹奏技藝。鄧長新 攝
整合資源協力傳承
今年8月的一天,韓先林女士與80多位吹葉愛好者一起,擠在杭川公園的一個亭子里,聆聽邱少春講解樹葉吹奏的關鍵技法。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專程從香港趕到上杭,參加邱少春的樹葉吹奏輔導課了。
“樹葉能吹響不難,但要吹出動聽的曲子需要很高的駕馭能力?!痹谇裆俅嚎磥?,樹葉吹奏在豐富群眾文藝生活中具有很大優勢,但前提是讓更多人掌握吹葉的技藝。經過多年積累,邱少春將吹葉技巧和樂理知識相結合,逐漸摸索出一套獨特的培訓體系,有時他還會邀請其他音樂專家給學員進行綜合講解。
邱少春的樹葉吹奏培訓廣受歡迎,不僅因為效果顯著,更因為培訓的公益性?!拔覜]有向單個學員收過一分學費。”邱少春說,這些年來,為推廣樹葉吹奏,他不僅付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還常常個人自掏腰包承擔相關費用。去年底,邱少春籌備成立上杭縣樹葉吹奏協會,為此他還墊資幾萬元。
然而,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邱少春坦言,雖然樹葉吹奏已經入選省級非遺項目,但相關部門的政策和經費支持卻仍然相對不足,“比如農民吹葉隊,原來成員有十幾個人,現在只剩下8個了”。邱成添告訴記者,這兩年表演少,廬豐畬族鄉農民吹葉隊又沒什么收入,他們的“隊長”今年已經“脫隊”到福州幫子女帶孩子去了。
如今,上杭縣樹葉吹奏協會的成立申請已經遞交,正在辦理相關手續,預計年底就能夠批準通過?!胺沁z傳承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鼻裆俅罕硎?,希望協會的成立能夠改變一些不理想的狀況,讓樹葉吹奏在杭川大地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記者手記
接地氣的非遺項目更應支持
在眾多非遺項目中,樹葉吹奏并不惹眼,但其文化價值不可小覷。
樹葉吹奏對“樂器”和場地的要求是如此簡單,以至于無論男女老幼,只要有足夠的熱情和興趣,皆可進行習練。然而,這樣一個群眾基礎好、便于推廣的項目,為何長期成為邱少春一個人的“獨奏”呢?
究其原因,筆者以為,這與長期以來重經濟而輕文化的思想不無關系。確實,與基礎設施建設或者各種經濟項目相比,文化項目似乎純粹是“賠本的買賣”。但請別忘了,我們千方百計發展經濟,究竟是為了什么。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痹诠P者看來,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正是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種體現,這也是近年來,各級部門大力推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原因。從這個角度來說,提供條件、創造條件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更便利的文藝培訓和熏陶,是政府部門本應擔負的責任。而樹葉吹奏這樣一種接地氣、低門檻、易推廣的非遺項目,更應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福建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凌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