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uikio"><dl id="uikio"></dl></sup>
  • <pre id="uikio"><small id="uikio"></small></pre>
    <input id="uikio"></input>
  • <s id="uikio"><em id="uikio"></em></s>
  • 您所在的位置: 香港頻道> 八閩鄉訊 > 正文
    閩西“陶鄉”重煥新生
    2018-10-17 10:57:16?李凌生?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李楠  

    工廠工人正在手工制作陶器。(上杭縣文化館供圖)

    東南網龍巖10月17日訊(記者 李凌生 通訊員 鄭嘉雯 孔令權)上杭縣湖洋鎮寨背村距國道205線只有3公里。作為上杭縣西部最大的物資集散地,每逢農歷“四”“九”日,除了本鎮周邊幾個鄉村,部分來自武平縣武東鎮、中堡鎮的村民也會云集于此,開展各種農副產品交易。

    寨背村的圩天是什么時候形成的已經很難說清,但寨背村的發展源于制陶業的繁榮卻是不爭的事實。

    據史料記載,寨背村的制陶技藝最早可追溯到明代,迄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又由于當地盛產高嶺土、瓷土,這里的村民很早就開始從事制販陶瓷的營生,鼎盛時期甚至家家以制陶為業,湖洋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陶鄉”。后來,陶瓷業逐漸沒落,制陶工人四散奔走,“陶鄉”風光不再。

    眼看著村里的作坊一個個關閉,寨背村村民陳文丁毅然挺身而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寨背的陶瓷產業起死回生并得到長足發展,手工陶器甚至出口到美國、韓國等地。今年6月,湖洋陶瓷制作技藝入選龍巖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老的“陶鄉”正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起死回生

    在寨背村猴牯灣的一處山坡上,有一座長約50米的廢棄磚窯。1987年,經文物部門鑒定,這座“龍窯”建造于明代時期。

    令人驚奇的是,猴牯灣的“龍窯”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仍在使用。“那時候這里還有很多作坊,坯子做好后就挑到窯子里去燒。”住在附近的村民陳文成今年50歲,他仍然記得當年村民在這里燒制陶器的情景。

    “女人主要負責在家挑土、制陶,男人負責把成品挑出去賣。”陳文成說,那時的寨背男女老少齊上陣,家家戶戶以制陶為主業,湖洋的甕罌碗缸行銷周邊各地。

    制陶工序復雜,販陶更是一件苦差事。為了早點賣出自家產品,勤勞的寨背村民常常天不亮就點著蠟燭、打著手電,挑起擔子走街串戶,賣得快的話中午可以回家,賣得慢的要晚上甚至后幾天才回來。

    上世紀80年代后期,機器制造的普及及社會審美的變化給湖洋的陶瓷產業帶來巨大沖擊,陶藝工人紛紛轉行,寨背村的作坊從原先200多戶減少到10多戶。眼看著村里的作坊一家家關閉、龍窯一座座被廢棄,作為湖洋制陶技藝第25代傳承人的陳文丁心急如焚。

    1987年,年僅21歲的陳文丁將剩余十幾家作坊重新整合創辦成寨背陶器廠,后又更名為方大陶瓷制造公司。他大膽采用先進制造工藝,開發花瓶、茶具、耐火煲等新產品,同時大力引進和培養技術人才,終于將方大陶瓷打造成如今占地1萬多平方米,年產值600多萬元的閩西最大陶瓷企業。

    “土器”出海

    “我們的瓷器是機器生產,但是陶器主要還是采用手工技藝。”在方大陶瓷公司的一個生產基地里,陳文丁指著至今仍在使用的兩座“龍窯”和遍地的陶缸、陶罐告訴記者,相對于機器制造的陶瓷產品,雖然手工陶器生產效率低而且顯得粗糙土氣,但仍然是公司的重要產品。

    實際上,由于市場需求有限,除了常年為本地酒廠定做酒缸,方大陶瓷公司的手工陶器曾一度淪為可有可無的邊緣產品。這些“土器”之所以能翻身,源于一次偶然的機遇。2013年,因為對方大公司的手工陶甕甚為喜愛,廣東潮州一位美國華僑專程來到寨背的工廠,“第一次就下了10多萬的訂單,裝了5個集裝箱運到美國。”這些獨具特色的陶器很快在美國銷售一空,那位美國華僑由此成為方大陶瓷的老主顧。前年,廠里的一款陶缸又被一位韓國客戶看中,“泡菜缸”于是又成為廠里重要的出口商品。

    隨著市場的打開,方大陶瓷的生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今年我們打算在武平桃溪建設一個新的生產基地,50畝用地已經批下來了。”陳文丁說,除了寨背村,方大陶瓷早在5年前就已經在潮州建立了生產基地,待武平生產基地投產以后,3個基地的年產值將達到5000萬元。

    學生在制作陶瓷。(湖洋中心小學供圖)

    陶藝進校

    今年6月,龍巖市松濤小學師生一行70多人來到上杭縣湖洋中心小學。在這次校園交流活動中,湖洋中小的陶瓷校園文化令松濤小學的師生印象深刻。

    走進湖洋中小的校園,操場旁邊的“陶瓷工藝館”格外引人注目。湖洋中小校長范子貴告訴記者,為傳承和發揚湖洋的陶瓷文化,該校將陶瓷藝術教育引入校園,開展了以“傳承陶瓷文化,陶冶優良品行”為主題的特色學校創建活動。2013年,學校斥資70多萬元建設了這座陶藝館,除了“陶瓷文化展覽室”和“陶藝作品陳列室”,里面還設有“陶瓷工藝操作實踐室”等。

    為了切實加強陶瓷文化教育,學校在邀請陶藝專家前來指導授課的同時還大力培養自己的陶藝老師。“學校規定每周每班至少安排一次陶藝課。”陶藝老師石春花告訴記者,為了提高老師的教學水平,學校還曾派老師到德化等地進行專業培訓。

    “除了設備損耗和電費,原材料費用也是很大的成本。”范子貴說,開展陶瓷文化教育需要大量資金支持,而無論在軟件和硬件上的投入,陳文丁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實際上,除了派出技術專家進行授課,湖洋中小的陶瓷制作設備乃至陶土等材料都由方大陶瓷公司無償提供。

    如今,湖洋中小的陶瓷文化教育獲得廣泛認同。近幾年來,來自廣東、廈門、泉州、龍巖周邊縣區等100多所學校師生、社會團體先后來該校參觀、考察……

    “陶瓷制作過程中必須專心致志,而且必須具有很強的合作精神。”在范子貴看來,學校開展陶瓷文化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承傳統技藝,對提高孩子動手能力、陶冶學生情操、培育學生品行也有重要意義。

    ?

    相關閱讀:
    香港回歸20周年
    更多》閩港要聞
    更多》圖片新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閩)字12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3页在线,蜜桃臀久久伊人福利,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美丽的姑娘在线观看完整版中文
    <sup id="uikio"><dl id="uikio"></dl></sup>
  • <pre id="uikio"><small id="uikio"></small></pre>
    <input id="uikio"></input>
  • <s id="uikio"><em id="uikio"></em></s>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天躁狠狠躁狠狠躁性色av|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在线欧美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免费v片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丁香六月综合网|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又粗又大又黄又硬又爽毛片|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在线亚洲小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成年女人色毛片| 国产午夜无码福利在线看网站|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 亚洲色图第一页| 日韩美女在线视频网站免费观看| 在线中文字日产幕| 免费黄色a级片| eeuss影院在线观看| 美女张开腿黄网站免费| 少妇真实被内射视频三四区| 免费在线观看污污视频| 99国产精品无码| 欧美性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老扒的幸福时光| 日本高清免费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丫丫视频私人影院|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色天天天综合色天天碰| 日韩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久久精品卫校国产小美女| 老师~你的技术真好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