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信美灣 溫學元 攝
東南網龍巖1月9日訊(記者 劉必然 通訊員 劉永良 蘇冠生)歲末年關,永定仙師鎮務田村。翻過山梁,撥開樹叢,一塊打理精致的橘柚實驗田豁然出現。青年黨員江偉鋒在果樹下忙個不停。
“前年,我從外地引進這個新品種,今年是第一次掛果。最近已有70多戶老鄉向我訂購樹苗。相信未來橘柚將會成為我們村新的‘致富果’。” 江偉鋒說,身為黨員,帶領村民一起致富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面對發展的新要求,如何將黨建和產業有機結合,是永定重點探索的方向。為此,永定在鄉村黨組織中實施“三培三帶”,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
何謂“三培三帶”?永定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洪隆說,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黨組織班子成員,讓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帶動產業發展。“目前,黨建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成果明顯,示范項目遍地開花。”他說。
致富有路子:“黨支部搬到了專業合作社里”
黨建引領生產的傳統在務田村由來已久。“別看我們村的名字叫‘務田’,但主業很多都在山頭上呢。”村支書王文達介紹說,務田村的林地面積將近8000畝,是耕地面積的6倍多。不想守著林地過苦日子,村里的黨員帶頭種下第一批蜜柚,闖出一條致富路子。此后,村民一齊上山種果,逐漸改變了務田村貧困面貌。
為了更好地發揮黨員在生產一線的先鋒模范作用,他們把黨支部搬到了專業合作社里。
得益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黨建創新模式,務田村還成立了蜜柚專業合作社和“六月紅”早熟芋專業合作社,打響特色農產品品牌。
“以往,專業合作社組織結構比較松散等,對產業帶動提升作用不足。而黨員平時注重學習,大局意識較強,在合作社中應該起到主心骨作用。”王文達說,鑒于此,在合作社中大力推行黨建引領,把黨組織的政治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優勢同合作社在技術、信息、市場、資金上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如今,合作社內的黨員已和種植戶結成12個幫扶對子,在種植品種、技術使用、市場信息、產品銷售等方面提供幫帶服務。
“市場上有了新情況,行業內有了新技術,合作社里的黨員第一時間就會毫無保留地反饋回來,并馬上向村民科普推廣。”王文達說,“因這些黨員長期扎根生產一線,傳授知識更生動、更接地氣。大家一聽就懂,一學就會。”
務田村合作社黨支部里,討論學習已成常態。根據產前、產中、產后的實際,每年規定至少三次在田間現場教學,手把手開展種植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傳授。
此外,務田村還開展黨員種植戶情況調查摸底,從中評選出一批生產銷售講誠信、整體發展情況良好的黨員種植戶,在他們的果山、田間豎立“共產黨員示范戶”牌匾,目前已評選10戶“共產黨員示范戶”。
江榮貞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也是在合作社帶動下發展起了種植業。今年5月,他收獲的1500多公斤“六月紅”早熟芋受市場影響遭遇滯銷。合作社黨支部得知后,主動為他聯系了收購商,按照市場價收購。“他們帶領我們過上了紅火日子!”江榮貞激動地說。
去年,務田村兩個產業年創收達3800萬元,村民收入高出全鎮人均收入1000多元。
張洪隆說,務田村產業模式是“黨支部+合作社”的生動體現,通過信息共享、勞力互幫、技術互學等舉措發展特色產業,牽線銀行為參建農村黨員提供免擔保、免抵押全額貼息小額貸款,為農村黨員開信息、技術、資金“小灶”。 如今,全區共培育黨員脫貧致富帶頭人1200多名,與貧困黨員和群眾結成幫帶對子4500個。
值得一提的是,永定率先創辦“農民黨員學校”,由126名“土專家”“田秀才”組成農民講師團隊伍,靈活運用農村黨校固定課堂、流動課堂、夜間課堂、田間課堂、實踐課堂等五大課堂,答疑解惑傳授經驗。截至目前,全區共培訓農民黨員2400多人次,解決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等各類難題860多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