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鎢投建的廈門勢拓稀土永磁電機產業園展廳 (資料圖片) 龍頭引領 加速產業集聚 如果說政策規劃為廈門戰略性新興產業明確了方向,鋪就“高速公路”,那么,以龍頭企業為代表的創新主體則是產業加速馳騁的核心動力。 在新材料領域,廈門鎢業已建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稀土儲氫合金、晶體材料處于國內領先水平。上月底,由廈門鎢業投建的廈門勢拓稀土永磁電機產業園正式揭牌,全面達產后預計每年可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 “稀土永磁電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效率高等優勢,比傳統電機節能20%~40%,目前在國內工業領域應用的市場規模和潛力巨大?!睆B門鎢業黨委書記莊志剛介紹說,該項目生產的永磁電機將主要用于工業節能電機、伺服與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農林牧漁等領域,將助力企業搶占新的產業風口。 踏準風口,產研聯動。目前,廈門鎢業共獲得國家、省市和行業科技獎及產品榮譽128項,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各級科技項目共200多項,成為全球鎢產業鏈最完備的知名企業、國內最大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國內稀土深加工及應用最具發展潛力的制造企業。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如今,包括廈門鎢業、特寶生物、萬泰滄海、士蘭微、通富微電子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積極發揮示范作用,引領企業發展,國際競爭力顯著提升。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2018年以來,廈門市委市政府圍繞加快千億產業鏈群工作,著力培育一批成長性好、創新能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同時,注重發揮技術創新和金融資本“雙輪驅動”作用,以建設千億產業鏈為抓手,緊盯重點領域,助推廈門高質量發展。 開放創新 產學研協同 今年初,海辰鋰電池產業生態項目落戶廈門火炬高新區,與這個百億量級大項目一同落地廈門的,還有一支致力于高性能電極材料與電池器件研發的專業科研團隊。 “為了在探索和開發新一代清潔能源存儲與轉化關鍵技術的同時,開展產研對接,助力企業在廈門實現更多新材料與技術的產業化,我們將‘大本營’安在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廈門稀土材料研究所。”團隊負責人孫丹說。 在孫丹看來,廈門稀土所不僅與團隊的研究領域相契合,科研配套完善,更重要的是,這里大膽創新、敢拼開放的氛圍,為團隊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團隊落地后,“85后”孫丹被破格錄用為課題組組長。 “通過更加靈活的機制和開放創新的氛圍,培育有利于優質人才和項目落地生根的土壤,從而助力產業發展?!睆B門稀土所產業發展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說。2019年7月,廈門稀土所聯合廈門火炬高新區、集美區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廈門國際協同創新中心”。截至去年底,稀土所已有12名科研人員入選廈門市雙百創業領軍人才,共培育出12家公司在廈門落地。 著力營造協同創新生態,除了廈門稀土所外,廈門大學牽頭成立全國體外診斷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天馬微電子、廈門鎢業等龍頭企業成立嘉庚實驗室;廈門大學夏寧邵團隊與養生堂長達20年的合作成為中國生物醫藥領域產學研合作的典范,研發的全球首個戊肝疫苗、國產首個宮頸癌疫苗均被列入國家I類新藥并成功上市。 此外,廈門還搭建“研發創新—孵化器—中試基地—產業園區”完整的產業培育體系,并建立“政府+園區+平臺+投資基金+專家委員會”的協調機制,同時,高位嫁接專業服務機構,開展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產業發展路線圖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