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山海健康步道 施辰靜 攝 山海健康步道 成打卡新寵 東南網7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挺)每逢周末,很多廈門市民會攜家人,或約上三兩好友,從東渡等地的觀景電梯登上山海健康步道,漫步島內八山三水,看五緣灣點點白帆,青天碧浪,賞狐尾山郁郁蔥蔥,綠意掩映。 作為廈門市市域步道系統格局“一環一帶多走廊”的建設核心,山海健康步道的建成,給廈門市民又帶來一處絕佳的去處。廈門島內包括筼筜湖、狐尾山、仙岳山、園山、薛嶺山、虎頭山、金山、湖邊水庫、五緣灣、虎仔山、觀音山等“八山三水”被有機串聯起來,充滿活力的城市景觀與寧靜的自然風景無縫對接,休閑、健身、旅游、漫步等功能融為一體。 這是一條生態之道,在建設伊始,為了避免大型吊機等重型機械對山體造成破壞,所有的建筑材料幾乎都采用畜力運輸。從下沉式消火栓箱的隱蔽設置,到山林驛站設置的公共吸煙區域,以及結合休憩設施的滅火設備,都按照生態環保理念設計、建設、安裝。 這還是一條便民的人文之道,健康步道在人流密集區域等地沿線設置了52個出入口,方便上下健康步道,出入口的平均間距約280米,出入口設置方式主要有坡道、普通梯道、橢圓形樓梯、橢圓形電梯、垂直電梯、直接平接等方式;考慮到老弱婦孺的體力,在高差較大路段(節點)設置了電梯,以滿足該群體的出行需求。同時,步道坡度在設計時充分考慮行人行走及跑步健身的需求,全線滿足無障礙通行標準,凸顯了人文關懷,一條富有溫度的步道呈現在我們面前。 這也是一條景觀之道,健康步道結合了景觀提升和林相改造,對步道視線范圍內的單一林相進行改造,增加季相變化,呈現出“春花浪漫、夏花熱烈、秋葉浸染、冬葉飄飛”的景觀效果;同時,全線沿線打造16個網紅打卡地,吸引市民游客駐足游覽、觀賞。 創新的元素在這里閃耀生輝。跨東渡路的和熙樓,采用梁式橋及張弦梁結構解決跨東渡路、軌道2號線連接狐尾山的難題,結合電梯筒采用鋼結構多層螺旋吊橋的建筑形式為國內首創;和美橋全橋長226.7米,所采用的單塔單索面曲線懸索結構跨徑達216.7米,成為世界同類橋型人行橋最大跨徑。 廈門剛剛獲評成為“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當前,廈門市正全力創建更高起點的高顏值生態花園之城,以人為本,全力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體驗感。 串鏈強芯 發力半導體產業 東南網7月2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周思明 通訊員 林曉蕾)7月,廈門海滄集成電路產業熱力蒸騰——士蘭12吋特色工藝半導體芯片制造生產線項目現場,工人們加班加點調試貨梯和廠房溫濕度,確保新的工藝設備順利進入主廠房安裝運行。“此次主廠房三層核心區的工藝設備進場工作至關重要,是項目年底實現投產的關鍵一環。”項目負責人朱利榮介紹。 通富等項目已完成室外海綿城市、綠化工程、土建、機電安裝收尾工作,金柏柔性電路板項目研發樓、宿舍樓圍護樁施工完成,半導體產業基地項目施工單位已進場施工,安捷利美維與TTM集團就收購其旗下移動業務板塊完成交割,20余個芯片產品日前集中發布……而今,海滄已經成為目前全國集成電路封裝產業鏈門類最完整的區域,相關項目建成投產后,海滄將成為全省乃至周邊區域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高速源于高效,高效源于創新。2016年,海滄確定將集成電路作為主導產業謀劃后,區產業辦和招商辦緊密聯系,建立“政府+園區+平臺公司+基金+專家委員會”的專業化、市場化產業發展模式,一方面在通盤研判行業發展態勢的基礎上,按照“差異化布局、錯位發展”的總體思路精準定位,敲定以特色工藝與先進封裝為主的產業鏈布局;一方面為企業深度把脈,量身定制專業化服務,并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式的產業服務體系,持續為產業發展掃清路障。 由于定位明確、提前布局,海滄在一年時間內就引進了士蘭微、通富微電子等國內相關領域的龍頭企業,敲定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的集成電路項目,從集成電路產業“處女地”一躍成為“暴風眼”。 通過3年多時間的全速推進,海滄已經初步形成以特色工藝、封裝測試、設計為主的產業鏈布局,實現飛躍發展,在細分領域形成特色鮮明的比較優勢,走出了一條基于地方資源支撐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之路。 “海滄將積極融入發展大局,走市場化、專業化道路,以資源傾斜、持續政策、機制體制創新支持集成電路產業優先發展,為完善或填補我國東南沿海和福建、廈門集成電路產業鏈的短板作出新的貢獻。”海滄區委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