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性考試后,廈門一中高三畢業班的師生針對復習情況展開互動。福建日報記者莊嚴 通訊員 顏晨曦 羅姮 曾程 攝 霞浦考生參加適應性考試。福建日報記者莊嚴 通訊員 顏晨曦 羅姮 曾程 攝 東南網3月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顏晨曦 羅姮 曾程 文/圖)2021年,我省作為8個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之一,實行“3+1+2”的“新高考”模式。考試科目、考試方式、計劃編制、志愿填報和錄取模式等都有重大調整。 1月23日至25日,為全面檢驗“新高考”準備情況,也使考生熟悉考試、志愿填報和高校錄取的流程及基本方法,盡早發現“新高考”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風險隱患,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完善工作預案,我省進行了“新高考”適應性考試。 考試結束后,記者走訪我省部分中學高三畢業班,探訪改革之下各方迎考的思考。 我省20.1萬考生參加考試 根據福建省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數據,全省共有20.1萬名考生報考本次適應性考試,共設88個考區215個考點8875個考場,抽調監考教師等考試工作人員4萬多人。 此次適應性考試,語文、數學和外語3門全國統考科目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即八省一張試卷,亦即俗稱的“八省聯考”。而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政治和生物六門科目為選擇性考試科目,由各省自行命題,即使用地方卷。這場從報名、命題,到考試、評卷、錄取的全真全員全過程適應性考試,給廣大考生、教師和學校帶來了全新的感受,使“新高考”的面目第一次浮出了水面。 盡管考試已經過去了一個月,霞浦宏翔高級中學考生繆筱昕對身在考場的心情仍記憶猶新:“由于第一輪復習還沒結束就參加了八省聯考,我十分緊張,加上試題比較新穎、題量增多,考完后感覺挺忐忑的。”不過,適應性考試重在“適應”,目的是讓考生提前了解“新高考”的題型,因此,繆筱昕對于幾個月后的實戰仍有信心。 此前,省內教育專家多次表示,適應性考試是“新高考”前一次難得的練兵機會,但無需將考試成績與正式高考結果掛鉤。 抱持類似的心態,建寧一中考生黃芳羚的自我暗示更有建設性。“試卷難度比平時略難,我更清晰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她感慨,“考試的時間、題型有很大變化,讓我覺得‘新高考’不只考能力,更是考心態。” 尤溪一中黨總支副書記林友綱介紹說,適應性考試結束后,學校立刻從學習方向、心理健康、填報志愿等三個方面對學生展開輔導。“這考試不僅考學生,更是對學校、教師的一次能力考核。” 建寧一中校長徐祚壽也認為,此次八省聯考的題型、題量與試卷的難度,對各學科教師今后的教學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