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信美灣 溫學元 攝
東南網龍巖1月9日訊(記者 劉必然 通訊員 劉永良 蘇冠生)歲末年關,永定仙師鎮務田村。翻過山梁,撥開樹叢,一塊打理精致的橘柚實驗田豁然出現。青年黨員江偉鋒在果樹下忙個不停。
“前年,我從外地引進這個新品種,今年是第一次掛果。最近已有70多戶老鄉向我訂購樹苗。相信未來橘柚將會成為我們村新的‘致富果’。” 江偉鋒說,身為黨員,帶領村民一起致富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近年來,面對發展的新要求,如何將黨建和產業有機結合,是永定重點探索的方向。為此,永定在鄉村黨組織中實施“三培三帶”,堅持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
何謂“三培三帶”?永定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洪隆說,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黨組織班子成員,讓黨員帶頭致富、帶領致富、帶動產業發展。“目前,黨建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成果明顯,示范項目遍地開花。”他說。
致富有路子:“黨支部搬到了專業合作社里”
黨建引領生產的傳統在務田村由來已久。“別看我們村的名字叫‘務田’,但主業很多都在山頭上呢。”村支書王文達介紹說,務田村的林地面積將近8000畝,是耕地面積的6倍多。不想守著林地過苦日子,村里的黨員帶頭種下第一批蜜柚,闖出一條致富路子。此后,村民一齊上山種果,逐漸改變了務田村貧困面貌。
為了更好地發揮黨員在生產一線的先鋒模范作用,他們把黨支部搬到了專業合作社里。
得益于“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黨建創新模式,務田村還成立了蜜柚專業合作社和“六月紅”早熟芋專業合作社,打響特色農產品品牌。
“以往,專業合作社組織結構比較松散等,對產業帶動提升作用不足。而黨員平時注重學習,大局意識較強,在合作社中應該起到主心骨作用。”王文達說,鑒于此,在合作社中大力推行黨建引領,把黨組織的政治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優勢同合作社在技術、信息、市場、資金上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如今,合作社內的黨員已和種植戶結成12個幫扶對子,在種植品種、技術使用、市場信息、產品銷售等方面提供幫帶服務。
“市場上有了新情況,行業內有了新技術,合作社里的黨員第一時間就會毫無保留地反饋回來,并馬上向村民科普推廣。”王文達說,“因這些黨員長期扎根生產一線,傳授知識更生動、更接地氣。大家一聽就懂,一學就會。”
務田村合作社黨支部里,討論學習已成常態。根據產前、產中、產后的實際,每年規定至少三次在田間現場教學,手把手開展種植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傳授。
此外,務田村還開展黨員種植戶情況調查摸底,從中評選出一批生產銷售講誠信、整體發展情況良好的黨員種植戶,在他們的果山、田間豎立“共產黨員示范戶”牌匾,目前已評選10戶“共產黨員示范戶”。
江榮貞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也是在合作社帶動下發展起了種植業。今年5月,他收獲的1500多公斤“六月紅”早熟芋受市場影響遭遇滯銷。合作社黨支部得知后,主動為他聯系了收購商,按照市場價收購。“他們帶領我們過上了紅火日子!”江榮貞激動地說。
去年,務田村兩個產業年創收達3800萬元,村民收入高出全鎮人均收入1000多元。
張洪隆說,務田村產業模式是“黨支部+合作社”的生動體現,通過信息共享、勞力互幫、技術互學等舉措發展特色產業,牽線銀行為參建農村黨員提供免擔保、免抵押全額貼息小額貸款,為農村黨員開信息、技術、資金“小灶”。 如今,全區共培育黨員脫貧致富帶頭人1200多名,與貧困黨員和群眾結成幫帶對子4500個。
值得一提的是,永定率先創辦“農民黨員學校”,由126名“土專家”“田秀才”組成農民講師團隊伍,靈活運用農村黨校固定課堂、流動課堂、夜間課堂、田間課堂、實踐課堂等五大課堂,答疑解惑傳授經驗。截至目前,全區共培訓農民黨員2400多人次,解決美麗鄉村建設、脫貧攻堅等各類難題860多個。

江偉鋒仔細查看橘柚生長情況。劉永良 攝
轉型打頭陣:“小江怎么種,我們就怎么種”
務田村規劃了更長遠的未來。王文達告訴記者,現在“六月紅”的銷路是不用愁,但全村的蜜柚年產數百萬公斤,同質化發展比較嚴重,下游銷售渠道還攥在人家手里,“不搞出差異化不行”。
轉產試錯成本不低。果農猶豫不決,不知往哪里轉。
關鍵時候,還是村“兩委”的黨員干部挺身而出,領著村里年輕的種植能手,到三明、南平柚子生產基地學習考察,最后決定引進橘柚。
“我們主要考慮到相近的氣候、土壤等條件,橘柚基本上是最好的選擇。”江偉鋒大學畢業后就回到村里,是有名的種植能手,也是考察團里最年輕的成員。2016年,江偉鋒率先訂購了300株橘柚樹苗。從清理土地到栽苗施肥,他反復學習請教。
看著樹苗越長越好,江偉鋒的信心也越來越足。但說起成批改種橘柚,大家還是舉棋不定。
王文達做起村民工作:“小江是大學畢業生,又是種植能手。他怎么種,我們就怎么種!”
他也找江偉鋒談心。王文達說:“共產黨員比一般群眾在基層更有威望,說話更有人聽。把小江這些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可以將農村致富能手的實踐經歷作示范引領。在基層黨建方面,還可以變被動吸收為主動培養。”
2018年,江偉鋒通過黨組織考察,成為一名正式黨員。同時,他種下的第一批橘柚迎來了初次掛果。最近,江偉鋒上山修剪果樹時,常常會碰到前來詢問訂苗的果農。
“作為黨員,我個人轉產成功了,理應領著鄉親共奔小康。” 江偉鋒捧著一顆橘柚說,“小小的一顆果實也凝聚著集體探索的智慧,我要把個人的經驗轉化為致富的成果。”
近兩年,永定區通過建立致富能手數據庫,根據性別、學歷、年齡等條件設立一級臺賬,再根據政治、紀律、能力、品德、作風等條件設立二級臺賬,對致富能手分層次、批次進行推薦,形成梯隊式發展。截至2018年底,已挑選出340名確定為培養對象。
目前,這340名致富能手主動結對貧困戶460戶,帶動發展蜜柚、臺灣水果等30余個產業,實現年產值達2.7億元,助力315戶實現脫貧。

務田村黨員干部在進行學習討論。劉永良 攝
引“智”振士氣:“黨員關系在鎮上,一門心思在村里”
從仙師鎮一路向西,抵達峰市鎮。一片開闊的水面躍入眼簾。據介紹,這是棉花灘水電站攔汀江干流蓄水而成的人工湖,因形狀酷似騰飛的巨龍而命名為“龍湖”,水域面積約65平方公里,其中峰市境內22平方公里。
1998年,隨著棉花灘水電站的動工建設,信美村由原來的山溝搬到了半山腰,成為坐落在水庫邊上的美麗漁村。“氣候大環境改變后,我們種起了臺灣水果。目前,我們正在主動融入永定‘東樓西湖’的大旅游格局,”村支書溫學榮說,發展旅游,信美村具有“近水樓臺”的優勢。
但村民世代耕種,誰也沒搞過旅游。該怎么搞,村支書說了也不算。
2017年8月,畢業于浙江大學的人才引進生胡立峰被分配到峰市鎮,協助信美村的包村工作。
胡立峰一有時間,便隨包村工作隊進村入戶。經過幾個月的熟悉,胡立峰認為,信美村現有的產業優勢還不明顯,發展特色旅游或許能打開一條新路子。
為此,他聯絡上級部門,帶領16名村“兩委”干部,到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考察學習,“見見新農村的旅游該怎么搞”。
“他的黨員關系雖然在鎮上,卻一心撲在村里。我們有啥困難都愛找他出點子。”51歲的溫學榮說,在小胡的助力下,村里辦起了第一家農家樂,改善了村黨員活動場所設施……
“除了用好引進人才外,我們還大力實施‘回歸工程’吸引人才回歸。” 張洪隆說,永定建立了237個外出務工流動黨員黨組織和微信群,長期宣傳介紹家鄉的資源優勢、發展潛力以及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鼓勵外出優秀黨員回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發展特色產業,共同致富。近兩年,共有230多名黨員回鄉創業,參與落實致富帶富項目140多個,其中僅通過電商平臺就帶領當地農戶銷售地方特色農產品890萬公斤,增加村民收入4700萬余元。
“解決農村后續乏人的問題,必須加強本土人才隊伍建設。”張洪隆表示,通過加強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將政治過硬、素質過硬、作風過硬的致富模范納入后備梯隊,結合打好項目落地、脫貧攻堅、生態環保“三大戰役”、美麗鄉村建設等中心工作,進行多崗位歷練。截至目前,兩年來共有146名黨員模范被列為村級后備干部,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永定”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 |